top of page

20190910 福智國中入校陪伴

陪伴者:范信賢老師 記錄者:廖婉竹老師

福智國中在去年設計了一系列虎尾鎮的定向闖關活動,設計團隊結合了生物科、理化科、美術科、歷史科、地理科的老師們,然而在新的學年多數參與的老師已離開學校,因此希望能再凝聚一群跨科老師們的力量,透過入校陪伴的引領,將跨領域素養課程從無到有、有系統性地建立起來,而目前校內進度則是已建立了新的跨領域課程共備團隊,並預先構想將課程範圍縮小到校園本身或是古坑鄉麻園村,以及結合在地特色及在地議題(例如:空汙、有機農業等等),讓學生對學校、對鄉鎮產生認同感。

作為福智國中陪伴者的信賢老師,為了能夠讓福智的老師們能有跨領域素養課程的設計概念,在首次陪伴中先以總綱開始介紹,並從中呼應到課程設計的脈絡與思維。信賢老師認為新課綱反映了學校即將面臨的挑戰與變化,也希望福智的老師們可以延伸思考,在這樣的改變中,福智會以什麼樣貌去發展。

 



在本次的陪伴中

信賢老師利用黃金圈法則,將總綱的介紹拆成三個部分:<WHY>、<WHAT>、<HOW>。




<WHY>理念與目標 信賢老師首先讓老師們去思考「面對未來教育的變化,我們有什麼利基與挑戰?」,另外再藉由課綱的重要性,老師解說到課綱是作為規範的角色,影響課程節數、教科書編排與考試內容,以及課綱的價值在於如何照顧每個孩子的學習。

接著,信賢老師談到了目前常見的教育挑戰,若是用不同的眼光與思考角度,或許能找到適合迎擊這些挑戰的努力方向,例如像是少子化與新住民的衝擊,換個角度想,是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去成就每個孩子;另外像是對於未來工作的不確定性,老師們也可以去思考學生應該要學會些什麼,才能擁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不斷變化的未來世界。

另外,信賢老師也期許在座的老師們,「每個知識都是一個結,需要把這些結跟孩子們的生命連結起來,從外在的知識去轉化成由內出發的智慧。要使孩子們成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成為知識的消費者」。


<WHAT>課程架構與規劃 新課綱設有兩種課程類型,分為校訂課程與部定課程,信賢老師提到,透過學校提供的校訂課程,以加深加廣的精神為出發點,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面向的學習內容。

信賢老師也提供了彈性學習課程發展重點與福智的老師們分享,首先要符合新課綱規範,同時必須彰顯該堂課程的意義與價值性,並在課堂的安排上具備系統與邏輯,老師們可以透過目前所上的課程內容去反思這些問題,例如「為什麼孩子們要修這門課?除了考試以外他們能獲得什麼?」以及「孩子們如何透過每堂課的學習,連接起一整個學期的學習重點與脈絡?」。

在解說核心素養與素養導向的概念時,老師說到:「核心素養回歸到孩子的主體性,而非競爭力,競爭力僅能作為教育的成果,而非教育的目標」,接著透過生活例子解析與素養導向四大原則的講述與分享,讓在座的老師們逐漸在腦中能夠形塑出自己所認為的素養課程是什麼樣貌。


有福智的老師提問到:「在有限教學的時間,如何找出價值的信念以及如何照顧每個孩子的學習?」 信賢老師回答:「若從素材本身下手,永遠教不完。老師思考的方向應該是透過素材本身,我要孩子學到什麼才是重點,以及學到的東西可否遷移到其他情境。很多人看重What,但Why更重要。」


<HOW>落實與執行 信賢老師透過自己課程設計的分享,讓老師們能從中體會如何將素養教學的思維放入設計的過程中,例如在每節課程中所包含的單元名稱、價值定位、對應的領域核心素養、單元目標、表現任務與情境脈絡等。

另外,信賢老師也整理出明瞭的概念給老師們參考,「學習表現,要去汲取關鍵的動詞;學習內容,則是對應到名詞;學習目標,是把學習表現與內容進行整合;學習活動,用容易觀察與定義的動詞作為小標題」。


透過信賢老師一層層的剖析總綱,從為什麼而做、要做什麼,到如何真正落實,福智的老師們也對於新課綱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想法。

在接下來的入校陪伴,共備的主題將會延伸到領綱的解析與跨領域課程建立的引導。

Recent Posts

See All

Opmerkinge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