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0923 大灣國中入校陪伴

Updated: Aug 31, 2022


陪伴者:蔡佳媛老師 記錄者:吳豈孟主任


在上學期花了較長的一段時間達成學校內部的共識之後,這學期大灣國中的陪伴由佳媛老師繼續接手,而在第一次的共備當中,大家要一起檢視學校目前國文及英文科〈閱讀理解〉課程的實施狀況。

 

現階段國文科的〈閱讀理解〉課程以校本課程地圖中的「愛」與「親和力」為主軸規劃,英文科則是聚焦在「讀劇」,希望藉此培養學生聽與說的能力。由於這是佳媛老師是第一次與學校對話,在共備的開始老師先邀請了大灣的老師們一起說明這兩門課程的現況、需求與期望的發展方向後,收斂老師們的回饋,重新協助大家找出下學期的課程調整方向。


有老師提到,先前在參加校外研習時有看見其他學校以原住民或當地的圖騰為主軸,讓學生了解自己部落的文化後, 進而延伸到國際教育課程的案例;也有老師提到學校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多以廟會文化、仁武夜市(可以從食衣住行育樂、行銷)為主軸, 但是學生其實對於在地的文化和環境變遷並沒有太多的感覺。針對這些老師們的回饋,佳媛老師以田寮國中的課程為例,實際讓老師們去看看以「在地文化」所發展的閱讀理解課程大致的樣貌。


此外,從老師們所共同關心的議題當中,佳媛老師也為大家抓出了「觀光」及「老化」兩個議題,引導大家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討論,慢慢開展出以此議題出發的課程主題下可能發展的單元主題:

1. 永續觀光:綠色旅遊、保護環境、生活旅遊。 2. 行銷:必須是政府、業者、機構等三放面的共構 3. 地域品牌再造 4. 台灣觀光的強項 5. 台灣觀光的弱項 6. 台灣旅遊的雪崩現象


老師們認為,若以此為依據,與「觀光」相關的文本確實能夠作為閱讀理解課程的主題來進行課程設計,並且在這過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閱讀文本後的「彙整」及「資訊分類」能力。換句話說,「仁武在地的環境文化」是課程的知識主軸,而透過相關知識的文本閱讀,希望能夠建立學生「文本分析」及「提出問題」,甚至進而「提出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

 

共備的最後,佳媛老師也初步向老師們介紹了大概念的意涵並邀請老師們選取符合課程主題的大概念作為後續文本知識篩選的透鏡。過程中有老師詢問「大概念的設定是否可以混合使用?例如課程前半段是『變遷與因果』,後半段則轉化成『選擇與責任』?」佳媛老師則回應「大概念的選定確實可以混合,然而依然建議不要超過兩個較好,避免課程失焦。」


由於主要是進行初步的對話,在這次的共備中對於大概念的選取及未來需要使用到的文本都尚未進到較為深入的討論,而英文閱讀理解課程的主題也要留待之後再進行發想。但重新找到了新的課程方向後,下次便要根據確認後的大概念開始討論屆時課堂實際使用的文本及單元內容。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