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無教師證教師共學團 1110820主題課📚】

Updated: Aug 2, 2023



來自全台各地,教授各個科目與不同年紀的孩子,有些人教學經驗豐富,有些人初次踏入教職,然而,當共學團的每一位老師齊聚在線上時,學習的路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師們帶著各自的難題,透過觀摩他人的經驗與技巧,互相討論提出想法,一起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解方。


在新學期即將到來前,8月20、21日舉辦了連續兩個整天的共學團課程。共學團開學的第一天,上午由藍偉瑩老師主講「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下午則由協會陪伴者邱士芬老師以及共學團導師簡君玲老師分享「班級經營」的經驗。




●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

課程設計思考原則:釐清狀況→決定目標→擬定策略

「課程設計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是各行各業,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在不斷解決問題,而課程設計就是老師安排一個路徑,讓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過客,但老師卻不能永遠陪伴孩子學習每一件事,因此老師要設計孩子的成長經驗,「不只是教過去和現在,更是學習如何創造未來。」老師現在教導給孩子的東西都會成為孩子面對未來的經驗。


課程中,每位共學團夥伴透過線上撰寫課程設計簡易表,用短暫的時間將偉瑩老師講述的概念吸收,並經由自己的思考轉化為實際想法,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夥伴們發現卡關的問題,也重新審視自己是否確實理解所學。

「抓到領域重點、促進學生投入、即時了解學生狀況」偉瑩老師提醒大家,每一課的東西不要多、不要雜,不用華麗的活動或教具,一堂好的課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投入其中。




●班級經營

「班級經營無所不在。」不分班導與科任,不分上課與下課,每一位老師進到教室都在進行班級經營。當一個孩子將力氣都放在反抗大人時,他是無心學習的;當一個孩子看不見老師的大原則時,他是混亂不清的。班級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老師可以如何做到班級經營呢?

在依據年段分成國小、中學組討論前,先由士芬老師分享班級經營的原則,他將理論融合自己的經驗,提供了夥伴們著力的兩個大方向:「班級經營黃金圈:Why、What、How;班級經營3part:場域、關係、文化」老師要先有自己的教育哲學,知道Why與What後再去找How,建立原則一致性會幫助老師在選擇方法上更清楚,避免行為前後不一。偉瑩老師也補充:「每個突發狀況發生都不見得是我們有經驗或是預期中的,所以一個老師有清楚的教育原則將能夠找到清楚的處理的原則。」


而在後續的分組討論中,士芬老師與君玲老師針對孩子們在不同發展階段,更聚焦討論老師們在班級中可能遇到的狀況及解決方式。在談論如何讓低年級學生理解「自由與自律」的關係時,士芬老師提到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位老師要讓學生遵守走廊不能奔跑的班規,老師的作法是先讓學生於特定時間內在指定範圍中自由跑跳,時間結束後接續討論剛剛發生的事,許多學生發現在狹小空間奔跑會撞到別人、也可能讓別人受傷,老師接著再透過這些經驗讓他們理解走廊不能奔跑的原因。

「教育是一個影響『人』的工作」舉例中的老師,不是用宣告的方式,而是瞭解孩子的特質後設計合適的學習經驗、陪著孩子成長。老師們也可以試著時常問自己:「進到一個班級上課時,你最期待的課堂樣態、學生樣態和你正在做的事情有連結嗎?」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