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 01-04台北市芳和實中入校陪伴 I&II&III

【2019. Jan. -Apr. #台北市芳和實中入校陪伴 I&II&III】

陪伴者:藍偉瑩老師 紀錄者:何孟蒔主任


自2019年8月起,台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轉型為全市第一所實驗中學,以「探索式學習」做為學校課程主軸,藉由問題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與其他國中相比,芳和實中「三學期」,每學期十三週的學制為其一大特色。

 


在2019年一月到四月的入校陪伴中,偉瑩老師與芳和的校長、教學總輔四位主任、課程核心小組以及各科教師代表共同商討學校課程的全盤規劃。

不論是開設課程的課名、方向、內容,在這三次的共備中無不來來回回修改、調整。以下匯整幾次共備後暫定的架構:



😀區分社團課與多元選修課:前者為藝能科,後者需具學術性質。

😀健體、綜合與外展課程:共同規劃課程,發展專題、適性探索。

😀輔導課仍需維持單一、完整的特性;藝術課程將與城市探索(社會議題)結合。

😀國文課程:將一週五節的國文課拆成3節「國語文基本能力」+2節「文學與文化」(閱讀寫作文本),以便與城市探索課程連結。

😀英語課程:每週增加一節課,以溝通表達等應用課程為主,亦可搭配主題課程作文本閱讀,而非用來上課本內容。

😀社會課程會增加社會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知識與技能;數學課則需改變原先的教學方式。

😀專案課:適性探索。第一學期引導探索,第二三學期讓學生實作、發表(兼具選修跟專題課的要求)。

😀自主課程:由各班導師負責,讓老師陪著學生規劃學習。

😀主題課程三年的脈絡則呈現如下:


七年級:由社會科老師負責 7-1:社區永續 7-2:社區裡的每一個設施或事件,都有其人權的意義 7-3:學生個別發想解決問題、做成果產出


八年級:由自然科老師負責 8-1:減塑 8-2:綠能 8-3:學生個別發想解決問題、做成果產出


九年級 9-1:人工智能(AI) 9-2:全球移動 9-3:整理自己的學習歷程、口頭報告



在轉型的過程中,學校須不斷內部溝通,以說服更多老師能夠改變教學法。此外,學校也需向家長說明,學校的課程比他校來的多元,但該教的都會教完。實驗教育的宗旨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解決問題,而非反覆演練習題。


偉瑩老師提醒:團隊的信任很重要,大家所有的討論都需奠基於「不能往回走」的基礎上,同時以「解決既有問題」的角度出發。


而在部分老師的提問下,偉瑩老師也為大家說明「主題課」與「專案課」的區別。主題課目前界定為全校都必須了解的主軸課程,以團隊方式探索真實問題。進行方式多先由老師進行議題引導,最後以學生的小產出做結案。


相較於老師決定內容走向的主題課,「專案課」採用七八年級混齡選修的方式,學生可以從10-12門課程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在老師引導的第一學期後,接續兩個學期便由學生決定後續探究的方向,學生自主性較大。

 


偉瑩老師也推薦大家閱讀《讓思考變得可見》。在教學情境下,老師的提問習慣會影響學生的思考習慣,當所有老師都聚焦在培養學生同一個能力、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時,學生就會進步地非常快。爾後,學生的發言習慣又會改變老師的教學習慣,進而促成正向循環。




在這幾次的共備中,學校盤點了107、108、109的課程架構,也對即將到來的實中課程新制有了較完整的規劃與準備。在下次的共備中,預計將檢視與設計七年級主題課程,同時也會加強該課程與學生圖像之間的連結。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