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金城國中入校陪伴】
陪伴者:鄭汶瑜老師、須正宇老師 紀錄者:高嘉臨老師、李蕙先主任
位於台南的金城國中,是這學期新申請入校陪伴的學校,有著動能非常強的教師社群共同規劃學校的彈性學習課程。在學期正式開始以前,負責陪伴的汶瑜老師在與主任初步對話後達成共識,在正式進入課程架構的調整以前,要先將學校既有的學校願景及學生圖像盤點過一次,並開展出校本指標,以明確掌握課程未來在發展時的方向。而為了能夠更有效率地將學校既有的願景圖像架構整合,汶瑜老師邀請了正宇老師在第一次的共備一同前往金城國中協助。
在共備的開始,正宇老師先邀請大家針對原先「精采活力」、「成就無限」、「友善互助」及「品味學習」四個願景試著說說看自己的理解,透過對話的過程讓老師們發現──當願景沒有明確的定義,大家心目中的詮釋都不會完全一樣,那麼在缺乏共識下,自然很難論述出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間的關聯與脈絡。
有了這一層的理解後,老師們便被分成四組,至少在小組內先嘗試找出對於一個願景向度的共同定義,再透過組與組之間的分享來融入更多人的意見讓定義變得更完備。雖然被安排分工,但金城老師們的團隊默契在這個時刻開始嶄露,大家在自己組所負責的向度定義撰寫完之後,便主動地去參與其他小組的討論,並在小組密集的對話中很快地激盪出新的想法,也發現了原先的四個願景真要明確定義時其實會有許多重疊及模糊之處,因而主動決定修改。
新的四個願景向度及定義分別為:
人文涵養: 具有對生活的敏銳度、同理心,並懂得自我反思、批判思考能力,進而提升對社會的關懷 健康生活: 培養學生健全的身心狀態,足以適應所處環境 國際視野: 認識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差異,增加全球競合力 創新實踐: 對事物的再思考與突破框架,並將想法付諸行動,落實於生活中
有了願景的定義後,便要替這四個願景從總綱核心素養中圈出符合向度的關鍵詞、句子,這些關鍵詞或句子需符合金城國中的學生的程度,或是認為學生比較有機會達成的行為。老師們在圈自己認為符合的部分之後,要接著與小組內成員討論,試著從彼此所圈的關鍵詞句中找出最有共識的3至4個句子寫在A5紙上,大家可以修改句子使其敘述更清楚或更符合學生程度,惟須留意一張紙上只寫一個句子,而一個句子中只講一件事。這些短句都在寫在紙張上後,便要從簡單到困難,依序排列貼在剛剛每一個願景之下。
在這個步驟當中,正宇老師要求老師們進行小組輪替,針對前一組所撰寫的願景定義來圈選,藉此讓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回頭檢視這些定義是否尚有能夠調整之處,而老師們也確實在過程中發現剛剛初步對於願景定義討論時所沒留意到的部份。
例如老師們寫在「人文涵養」此一願景向度底下的四個短句分別為「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及體現」、「探索自我價值與積極實踐」及「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同時提及了「自然生態」與「人文社會」的關懷,卻發現自然生態關懷的部分雖然大家都承認十分重要,卻其實沒有出現在原先所撰寫的定義當中,趁這個機會便可以補上。
透過總綱核心素養的對應,大家其實也就定下了學生圖像的發展層次(二階學生圖像),在繼續向下發展校本指摽前,大家要先回頭思考能夠向上對應學校願景、向下包含學生圖像發展層級次的學生圖像名稱,針對四個學校願景老師們提出了
關懷群己,品味藝文(人文涵養) 身心健全,主動積極(健康生活) 本土關懷,國際素養(國際教育) 獨立思考,創新應變(創新實踐)
四個學生圖像,並在這個步驟中,將原先的「國際視野」願景改為「國際教育」,對應的學生圖像則是「本土關懷,國際素養」。
確立了學校願景到學生圖像的脈絡後,進入了最後校本指摽的開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所列出的指標要是非常具體而能夠檢核的,因此老師們所參考的素材是《跨領域課程可參考之學習表係》以及健體和綜合領綱的學習表現。
在大家同樣從中截取出對應的詞句並依照難易順序排列後,各組將自己所寫的內容貼出來,並讓所有人一起盤點、收斂,思考類似的指標要放在哪個向度較為合適,而回歸到最上層的願景定義又是否能夠對應。
由於這部分的討論較為龐雜,在共備結束前來不及討論完,因此在共備結束前正宇老師提醒了幾個重點和能夠做的事,讓老師們之後自主共備時能夠依循。
在下次共備前,老師們要依照這次最後的進行模式,繼續討論各指標能夠如何整併,並在確認沒有重複的指標後,思考每一個指標適合從哪個年級開始培養,藉此重新調整順序。
若還有餘力,大家也應該開始思考,這些指標在既有的課程中能夠做到哪些?而沒做到的部分是否能透過調整某些課程、或開設新的課程來完成?這部分其實便是課程地圖的盤點與建立,難以自主完成的部分會在下一次的共備中由汶瑜老師接手協助引導大家完成。連同這步也走完後,大家便要正式進入課程架構的調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