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0918 #南投隆華國小入校陪伴 II

素養導向的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在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養成。 -李文石課督-


陪伴者:李文石課督 紀錄者:黃靜惠老師


前一次豐富而充實的入校共備中,隆華國小的老師們集結共識,討論出「健康、樂學、人文關懷、國際視野」作為新版的學校願景。在本次討論一開始,文石主任便帶著老師們接續完成學校願景slogan。



透過小組討論,以短篇幅寫出對學校願景的解讀,再將組別之間的討論結果加以統整後,提出「學校提供多元課程,幫助學生解決生活所需的問題。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培養身心健全的人格與合作尊重的態度。擁有閱讀習慣,快樂學習、享受學習。並且能關懷家鄉、持續自我超越成長,成為胸懷國際視野的終身學習者。」



文石老師提醒,願景中雖有提到學校,但主要層面仍集中描述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因此需要和老師們再次釐清「學校願景:我們是一所什麼__的學校」與「學生圖像: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__的學生」。


文石主任談及學校願景可從「學校的組成」及「傳統/現在/未來的融合」來思考:

🏹學校的組成元素包含:行政制度、教師社群、課程教學、學生學習、環境設備與學校文化。 🏹教師社群從以前為教學研究會,現在則轉型為教師社群。 🏹課程教學,也就是上課的樣態,今與昔也有很大的不同。 🏹學生學習方面則提到現今學生知識的取得,老師已不是唯一的途徑,所以「老師的角色是什麼?」亦是現今非常重要的問題。學生圖像便是從「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這兩方面去思考、想像。


🙋此時,有老師提出問題表示:「教學內容塞不完怎麼辦?」 👩‍🏫文石主任說,「老師認為教學塞不完,那學生是否有消化課程內容?」並提出「Minus is Plus」的想法。「減就是加」——老師如何透過教學心態與教學模式的調整來減少學生學習的「量」,同時能夠提升學習的「質」,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達到有效學習——這就是老師的專業。


🧐文石主任提出:素養導向的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在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養成。

 


釐清了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的差別之後,文石主任帶領老師們進入學生圖像的詮釋討論。 先請老師們分兩組進行,產出一句話描述,並依照難易程度,將會先發生的描述在前。




📖得出以下第一層詮釋結果:

👍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美感體驗,促進身心健全。 👍樂學——透過團隊合作,彼此互動、溝通,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 👍人文關懷——具備同理心及公民意識,能關懷家鄉。 👍國際視野——以科技素養為基礎,廣泛接觸本土文化,進而理解多元文化,關心國際事務。

 

完成學生圖像第一層解讀之後,緊接著進入下個階段:架構第二層學生圖像學習指標。老師們從瑩光教育協會工作坊之「跨領域學習表現參考內容」,選出二至三個學習指標,作為一至六年級課程設計規劃的指標,由易到難、簡單到複雜,有系統的規劃、有層次的培養。

在有限的討論時間內,老師們再次經歷了一場精彩而充實的討論。



文石主任希望老師們在下次入校前,先行思考課程設計的相關內容:可先盤點學校現有的課程,想想看課程要如何安排?什麼內容要先上?什麼能力要由什麼領域來指導?等等,期待下次再與大家共度「精實」的共備時間。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