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90926 新竹探究與實作社群入校陪伴

陪伴者:藍偉瑩


探究與實作社群由新竹女中、香山高中、竹北高中、建功高中與成德高中所組成,這五個學校都將在高二進行探究與實作課程,每個學校的課程計劃書皆已通過審查,但課程內容尚未實施過,應新竹課督的邀請,希望偉瑩老師透過多次的共備歷程,陪伴老師們檢視自己學校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是否有脈絡及連續性,是否符合自然探究與實作素養指標的探究學習內容,並讓老師們有機會進行深度對話。

 

一開始偉瑩老師就直接進入主題問在場的所有老師,「何謂探究?在探索的過程哪個部分對學生是最困難的?」

發展探究與實作課程,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何要進行探究,老師必須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會遇到哪些問題,進而設計一連串有脈絡的探究課程。




「我們的學生是不是有探究事情的能力?有變因操控能力?」 偉瑩老師問了在場老師第二個問題。


偉瑩老師分享他在台東對國小學生演講的經驗,台下的同學踴躍的舉手發表自己的答案與想法,「如果你有一個想法,那你要如何說服其他人你的想法是對的」,於是孩子們除了直覺式的說出想法,也開始找尋相關證據與立論點,學生就此進入探究的歷程。


我們必須深信我們的學生天生就有探究事情的能力,只是不夠嚴謹和存熟,老師必須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嚴謹和不精緻,引導他們反思不存熟和不嚴謹的原因,培養科學思考與發現問題的能力,理解為什麼科學為什麼可以解決問題,進而關心和處理社會中的某些問題。


【探究教學的脈絡】

有能力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科學探究內涵→透過科學探究學習科學知識

進行探究歷程的第一步是讓學生認為我是可以的(探究),我是可以學科學的,探究的終點是知識(否則會只是活動),但課程內容要培養的是能力。


偉瑩老師準備了幾個例子,讓在場的老師討論課程發展考量的面向: 「同一個人大力和小力推球,哪次球會先落地?」 「提出假說?」、「為什麼?」、「要如何說服別人?」、「如何證明?」 從現象觀測、測試、紀錄、歸納,探究到最後會發現科學理論,建構科學知識。

各面向的考量有

1.學生經驗: 學生將藉由參與他們要研究的現象獲得的經驗(觀察現象、蒐集資訊、提出想法..)

2.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在探究過程中的角色(學生是不懂科學知識還是不懂探究)

3.科學探究: 學生將在參與中表現與習得的程序性知識(教師必須清楚此階段的目的為何?ex數據整理分析與下結論、蒐集資訊:資訊來源的可靠性、行程或訂定問題:如何收斂、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

4.跨科概念: 跨科概念決定探究後要掌握的持久理解。

「教師必須要設計問題(trouble)情境發生,讓學生發現他們不會與不知道,這樣才有機會重新建構與學習。」

 

清楚了課程發展面向與探究教學脈絡,最後偉瑩老師讓同校老師盤點自己學校的設計的探究實作課程(一整年) 三個層面指標是否都有達到,有沒有都集中在某個指標或是否有指標沒做到,從自然探究與實作素養指標的探究學習內容(第一層、第二層)到第三層實作學習內容,指標挑選重點不在於挑學生做到的事,而是這堂課聚焦要培養的能力,例如「蒐集資訊的管道」 ,如此才能檢驗和設計評量指標是否達到。


偉瑩老師也提醒大家注意一節課內容不要太多,可能會導致學生和老師都會太忙的情形。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